跳到主要內容區
:::

每月推薦書籍

9月推薦書籍【在宅醫療 : 從cure到care】

9月【在宅醫療 : 從cure到care

余尚儒
那時候,學長姊時常會提醒年輕的學員,病人是我們的老師,意思是,病人用自己的病痛教育年輕一輩的醫師。
 
 
  

 

8月推薦書籍【努力,但不費力:只做最重要的事,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】

8月【努力,但不費力:只做最重要的事,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

葛瑞格.麥基昂(Greg McKeown)

《少,但是更好》是關於做對的事;《努力,但不費力》要談的則是,用對的方法來做對的事。

7月【AI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】

7月【AI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

程世嘉

事實上,對於科技、對於 AI,我一直保有二元的衝突思維在腦中激盪。一方面我想知道科技的極限會在哪裡、會把人類帶到哪裡去;另一方面,我又擔心科技發展到極致,反而造成人類喪失探索未知的進取精神。人類史上每一次的科技進展,都會讓全世界重新檢視一些重要的事情,這次也不例外。

6月推薦書籍【深刻認識一個人:發現自己與他人的非凡之處】

6月【深刻認識一個人:發現自己與他人的非凡之處

大衛.布魯克斯(David Brooks)

最後,善於陪伴的人懂得在場的藝術。在場就是出現。出席婚禮和葬禮,特別是在別人悲傷、被解雇、遭受挫折或羞辱的時候。在別人遭遇痛苦時,你不必說什麼至理名言,只要出現在他身邊,關心他在那個時間點經歷的一切。

 

 

5月推薦書籍【修辭的政治 : 我們如何抵抗語言的世界】

5月【修辭的政治 : 我們如何抵抗語言的世界

康文炳
當我們能夠注意到一個詞語的「客觀意義」與「情感意義」的不同時,在許多爭議性的問題上,我們就能辨識他人普遍使用的修辭伎倆與話語策略。

 

4月推薦書籍【複雜問題簡單解決:三步驟循序漸進,就能做出好決策】

4月【複雜問題簡單解決:三步驟循序漸進,就能做出好決策

阿爾諾.謝瓦里耶(Arnaud Chevallier)/阿爾布雷特.恩德斯(Albrecht Enders)

最後提醒一句:不要執著於正確的框架,或者甚至更糟的狀況是執著於「完美」的框架。首先,根本沒有這種東西。我們在學校學習的數學問題都有一個正確答案和無數的錯誤答案,但是複雜問題都是主觀的(定義不清的結果),因此沒有客觀的正確解答。
 

 

3月推薦書籍【如何運用聲音:從日常生活到舞台演出Developing Your Voice: From Personal to Professiona】

3月【如何運用聲音:從日常生活到舞台演出Developing Your Voice: From Personal to Professiona

哈洛德‧艾姆嘉德 Harald Emgård

你需要與你的聲音合作,而不是相互抗衡。當我們的思緒、呼吸、演說(唱)的聲音不帶緊繃,我們才有可能利用我們的文字與聲音觸動他人。

2月推薦書籍【語言學家看劇時在想什麼?】

2月【語言學家看劇時在想什麼?

謝承諭/蘇席瑤

文學和電影之所以可以引人入勝,就是因為它們打造出一個完全或大多虛構的世界,發揮無限想像力。有些作家或製作團隊甚至會在故事中創作出一個完整的語言系統,又可以稱作「人造語」(Constructed Language,簡稱「ConLang」),讓設定更加完整也更吸引觀眾。

 

1月推薦書籍【小蟲大哉問: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】

1月【小蟲大哉問: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

陳睿。蘇洽帆

但毋庸置疑的是,古埃及人確實在糞金龜上寄託重生的希望,也將牠們奉為神靈。聖甲蟲,即神聖的甲蟲,法老們都希望借由牠們的神祕力量,能在死後獲得永恆,甚至重生。

 

12月推薦書籍【打造你要的人生:歐普拉與哈佛教授談「更幸福」的藝術與科學】

12月【打造你要的人生:歐普拉與哈佛教授談「更幸福」的藝術與科學】

歐普拉.溫弗蕾(Oprah Winfrey)/亞瑟.布魯克斯(Arthur C. Brooks)
用簡單的話來說,我們希望助你明白,你並非只能無助地面對生活洪流;希望你讀了本書後,能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心和腦的作業機制,進而打造你想要的生活。從個人內在的情緒開始,然後由內而外,擴及至你的家庭、友人、工作和精神生活。
 
11月推薦書籍【秀色可餐?:所謂的新鮮和健康,都是一場精心設計】

11月推薦書籍【秀色可餐?:所謂的新鮮和健康,都是一場精心設計】

久野愛  Ai Hisano
綜觀過去的歷史,視覺性並不是一種固定的概念,而是一種會演變的構想。正如研究視覺的學者所說,我們不能把視覺的歷史侷限在視覺中心主義(ocularcentrism)的框架下。在不同的時空中,視覺與視覺性的意義也會有所不同。
 
10月推薦書籍【安靜是種超能力 : 寫給內向者的職場進擊指南,話不多,但大家都會聽你】

10月【安靜是種超能力 : 寫給內向者的職場進擊指南,話不多,但大家都會聽你

張瀞仁(Jill Chang)
 
太大的目標只會讓自己更卻步,而不具體的目標則無法評估成效。設定合理、可評估的目標,加上達成後的成就感,就會形成正向循環。